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三)
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本页时间剩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
1.提出“灵魂说”和“教育遵循自然”思想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
2.“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和“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
3.凯兴斯泰纳对于培养个人主义而使学生缺乏社会性的教育进行了批判。他主张“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公民”这属于教育目的观中的()。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
4.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次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
A.创造、更新文化
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
D.筛选、保存文化
*
5.目前我国教育的很多方面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
6.李老师担任班主任多年,深受学生的喜爱。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主要依据的是()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C.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D.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
7.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
8.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
9.开学时,初一(5)班的赵老师为了了解班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准备程度,运用作业、调查和测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
10.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传授的教育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
11.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在教育评价中应()。
A.关注非预期效果
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
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
D.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
*
12.张博认为,“伞是用来防雨的”“笔是用来写字的”“牙膏是用来刷牙的”张博的这种只熟悉事物的通常用途而看不到它其他可能的功能的心理现象是()
A.迁移
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张博的想法体现的心理现象是功能固着。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
13.小权特别喜欢学习生物,他对生物物种的类别和演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这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
14.小张今年是初二的学生,他经常自问“我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该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羞怯与怀疑
C.克服自卑感
D.建立同一性
*
15.“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
B.能力和性格
C.能力和气质
D.性格和气质
*
16.明明感觉红色、橙色、黄色使他产生了暖的感觉,绿色、青色、蓝色使他产生了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的相互补偿
C.后像
D.联觉
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感觉后效是指在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感觉后效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称为后像。
*
17.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模型”中,“A”是指()。
A.诱发性事件
B.事件的原因
C.事件发生导致的后果
D.对事件的认知
*
18.赵梦在生病时又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她的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19.在评价道德事件时,学生下列哪种做法属于道德评价的自律水平?()
A.听从权威的意见
B.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C.由该事件受到的奖惩而定
D.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做出判断
*
20.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回答老师提问等行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的课堂气氛。
A.积极
B.消极
C.对抗
D.不能确定
*
21.教师威信的实质是()。
A.教师的能力高
B.教师的学识高
C.教师的威严
D.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23.活动课程就是课外活动。
24.思维定势阻碍学习的迁移。
25.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要求。
27.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28.简述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29.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陈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起初有的学生很胆怯,说话小心翼翼,陈老师会开玩笑似的鼓励学生:“没事,尽管说,说错了,陈老师也不会打你。”有的学生说得不到位,陈老师也会给予适当的表扬:“嗯,还不错,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陈老师会表现出很开心、很欣赏的样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课堂气氛越来越好。
问题: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31.材料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
小飒:“这次考试我没考好,都是因为《那年花开月正圆》太好看了,考前我一直在看这部电视剧。”
小城:我这次考得还是非常好!天生的第一、考试的王者就是我!我会屡战屡胜,屡胜屡战。”
小波:“教室都不开灯,考场的光线实在大昏暗,我都快要睡着了,这次考试我肯定又考砸了。”
小琪:“都怪昨天那顿串串,吃完我就一直拉肚子,害得我今天没考好。”
问题:
*
(1)请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位同学的归因。
(2)请谈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评价对象得分
(?)
A.男
B.女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问卷星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