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符合学生观中的哪一点?()
* 2.马老师确定班干部时,指定在班级中有点孤僻不合群的王蕊同学做小组长,让她和班级中其他同学多多交流,结果因为这个任务王蕊同学慢慢地开始与同学们更多地交流,人开朗了很多。马老师的行为()。
* 3.陆老师在讲授完“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内容后,给学生提供了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陆老师的这种教学行为体现了()。
* 4.张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为解决班级内部班干部的人际关系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自主开发了“和谐人际”的班级课程。张老师的做法是新型教师观所倡导的教师职业角色中()的体现。
* 5.小红的父母以小红是女孩为由,不再供刚上完初一的小红继续读书,而是强行将她送到某个酒店当服务员。该案例中小红的父母侵犯了小红的()。
* 6.小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由于经验不足,其所带班级的数学课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学校以学生成绩下降为由,不让小王老师继续带班授课,让其在接下来的一学期观摩学习。该学校的做法()。
* 7.初中生小明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学校勒令退学。小明家长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于是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 8.某中学校长在校园里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出售自家种的西瓜,并规定每个学生至少要买一个。下列对该校长的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 9.某校初一住校生周某,某天晚自习时偷跑到网吧玩游戏,第二天继续逃课在外上网10个多小时后,下午猝死在网吧3针对此事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是()。
* 11.某校组织学生春游,学校领导怕出安全事故,便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协议规定,只要家长同意学生参加春游,出了事,学校概不负责。那么,万一学生出了事,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
* 12.某中学联系所在社区的警务室,希望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但是,该警务室负责人以工作繁忙为由予以拒绝。该负责人的做法()。
* 13.程老师给学生编写测试试卷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些小错误,为此家长和同事对其提出意见,而程老师却说这不过是一些测试卷而已,学生能看懂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程老师的做法()。
* 14.现在有的教师暗示家长或学生,或明着向家长索要财物,根据家长送礼的薄厚区别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违背了()的职业道德规范。
* 15.关老师作为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不和其他同事沟通交流心得,怕别人窃取他的劳动成果,关老师的做法缺乏()。
* 16.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17.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 18.雨果在作品()的序言中指出:“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 19.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0.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是()。
*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蒲松龄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文学家,曾数次遭遇挫折。他在铜镇尺上刻上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励志对联中,描写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 23.如图1,击鼓说唱俑的创作时期是()。
图1
* 24.下列选项中,城市与别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 2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是()。
* 26.下列关于PowerPoint的表述正确的是()。
* 27.Excel中,通常在单元格内出现“####”符号时,表明()。
* 28.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麒麟——神兽”一致的是()。
* 29.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初二(1)班的学生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数学却很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才能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之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对数学的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地改善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王红也渐入佳境。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31.材料:
      吴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得高分是他的教学目标。他比较偏爱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而面对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时总少了一丝耐心。冬日里的一次语文课上,平时成绩较差又比较调皮的王明因为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诗句意思便低声向同桌请教。吴老师见此情景后觉得是王明在打扰同桌学习,刻意找同桌聊天。于是吴老师将王明“请”到教室走廊上“享受”寒风,结果罚站使得王明重感冒发烧,请假三天。家长找到吴老师沟通,吴老师却一味强调王明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并表示“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和示范作用。吴老师的言语中表现出对王明家长的不满。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吴老师的教育行为。
32.材料: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3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过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得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榜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c经过“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3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3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寻找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純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节选自朱铁志《云中谁寄锦书来》,有删改)
问题:
(1)请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2)“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份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