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2019年国考申论模拟卷

本试卷由海南中公教育精心研发
注 意 事 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8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5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30 分钟。满分 100 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进入互联网时代 20 多年来,网络语言在中国的生长与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影响的群体也越来越大。2009 年 7 月,一个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网帖引发网友的“狂欢”和创作高潮。此后,网络语言的模仿发展呈现多种样式。网络语言直观、简洁的表述方式,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交流速度的需要,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不受羁绊、崇尚自由的文化心理形态。网络语言不仅承载着社会变迁,也显示出各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

事实上,社会舆论对于网络语言的高雅与低俗以及能否登上大雅之堂一直颇有争议。2000 年,某报一篇题为《网络语言不规范引起关注》的文章引发热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污染。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新的文化创造,理应得到肯定与鼓励。

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语言就像是社会文化的试纸,能够精准地检测出语言背后的社会“酸碱度”。如今,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已逐渐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成为一种显性文化,进入并影响社会公共生活。北京语言大学杨教授表示,年度网络流行用语反映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

“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房价这么高,我们编点段子娱乐一下很好啊,我觉得挺治愈心灵的。”某高校大学四年级的小王说。

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联许主席提出,二次元世界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很大,需要适度监管。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这个“阵地”,而是应建造一个可供年轻人娱乐、并体现文化价值的环境。

“APEC 蓝”从网络热词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表达了中国政府治理雾霾的决心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中国传媒大学隋教授撰文指出,群体传播多以“段子”的形式为网民情绪泄洪,大众媒体重拾这些变异后的新词汇,并注解新的意义,会带来更为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一旦进入主流媒体就会使语言生命力更顽强。
虽然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但是真正为主流文化接受的其实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从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与文化会对主流文化进行补充,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群体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更好地实现对网络文化的维护和整合作用。不过,也有学者提醒,网络用语的过度使用,往往会导致“网络亚文化”失去明确指向。目前,拼贴、恶搞、鬼畜等手法的大量使用撕裂了原有文本的意义,为了博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大量低俗的语言与文化也借机“翻身”,试图获得某种“合法性”,其结果便是原本的意义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毫无缘由的狂欢。更有甚者,诸如“逼格”“尼玛”等粗鄙化的网络语言广受诟病。这些低俗的网络用语,或是情绪发泄式的网络谩骂,或是以恶意中伤为目的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部分网民的消极情绪,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清华大学唐教授在谈到网络热词时指出,和过去不同,现在的很多热词,并不具备根基性的经验,可能只是某个很快就时过境迁的现象的折射,或者干脆是因为传播本身的特征而热起来的,因此很难具有普遍性,热得快,冷得当然也就快。


2.每逢高考,网络语言能否进入考卷都会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之一。对此,各方观点不一。以下为某电视节目的观点节选:

小学教师 A:符号、数字、字母等语码混用,字母词、音译词、方言词交错杂糅,同音或谐音的别字、别词以假乱真。这样的网络语言太多反而成为交流的负担。

律师 B:网络的开放性、公共性和隐匿性,使得网络成了国民朴素正义感和累积的负面情绪的宣泄口。由于不易找到发帖人,网民的为所欲为、不担责任,导致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暴力:侮辱谩骂、诋毁嘲笑、人身攻击和恶意人肉搜索等。其后果甚至致使当事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如“死亡博客事件”。

语言学家 C: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会受到外物的污染。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最严重的“污染源”,不规范用法和粗鄙化表达泛滥,从网上蚕食到网下,冲击语言的规范性,亵渎民族传统文化,挑战现存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
大学生 D:高考就是要客观反映、科学筛选一批有思想、健康向上的青年学生,而网络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在发展,语言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的,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


3.“双创”热潮下,地方政府的“政策与服务竞赛”如火如荼。“毫无疑问,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机。”不少受访创业者告诉记者,这些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切实解决了其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公共服务等困难。但踏潮逐浪之际,缺乏经验,难免也会呛水。以下是记者在天津、安徽、山东、江苏等省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1)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创业视为梦想,服务创业的孵化器、创客咖啡、创业大厦等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遍布城市街头、开发区、产业园和高校。

提供创业场地是各类孵化器最基本的功能。除提供低成本场地之外,各类孵化器的功能正在不断健全,核心便是围绕创业者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孵化器的快速增加,形成了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集聚效应,但随着数量不断增多,各类孵化器本身也在经历市场的考验。一些孵化器由于选址不合理、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入驻的项目非常少,孵化出园企业更是寥寥无几,造成了资源浪费。

J 省科技厅王厅长表示,不反对各地搞孵化器,但不能搞成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成本问题,鼓励利用存量如对废弃厂房进行改造。而且,众创空间要获得政府扶持是有门槛有要求的。

(2)融资困难依然是创业者们反映最多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地区都已设立不同规模的创业基金,助力创业创新。

S 省从 2014 年到 2018 年,每年安排 10 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除“真金白银”的扶持外,拓宽融资渠道也是各地政策中的常见项。

然而即便如此,不少“给力”的政策却出现“落地难”的窘境。“目前很多政策,比如政府补贴、贴息贷款,推广并不到位,很多人都不知道。”M 市帮管家房屋托管公司总经理张先生表示。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由于申请程序繁杂、门槛高,这些政策虽“看得见,但摸不着”。例如,S 省中天水土资源生态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卜先生指出,贷款需要有固定资产、房产等抵押,门槛对于轻资产科技公司来说较高,一直没有申请成功。
(3)除了场地和资金支持,服务也是各地政府“比拼”的重要项目。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地区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主要提供创业指导、基础设施、孵化场地、优惠政策等初创期服务,但后期提升创业能力等深度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融资、延长产品价值链等专业性服务更显稀缺。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张会长认为,目前的创业门类齐全,水平参差不齐。“这需要政府提供差异化、多层次的服务,而专业领域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马鞍山的做法是,成立融资、用地、人力资源、技术研发、“两化”融合、市场开拓、财税、法律等 8 个专业顾问团与有专项服务需求的企业对接。

(4)双创热潮下,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孵化器、文化传播公司等各方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目前一些创业大赛的问题是,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水平参差不齐,这让不少创业者成了纯粹的“赛跑者”。

N 省一家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客告诉记者,自己最近很忙,半个月内有 3 场大赛要参加,时间都花在准备比赛上了,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项目。而有些一同参赛的创客直接告诉他,自己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投资。

“创业大赛除了营造‘双创’氛围、帮创业者找到投资外,更主要的是一个竞争、展示的平台,让创业者通过讨论、学习、研究等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项目,实现互动创新。”张会长认为,主办方应该在每一次大赛之后认真总结,对于需要支持、需要改进的项目后续服务都要跟上,“虎头蛇尾的话,就白赛了”。

为避免出现为比赛资金而创业的情况,Z 市人社局孙副局长说,可以将“创富 Z 市”等创业大赛的奖金分两部分,一部分按照比赛结果直接发放;另一部分项目落户奖励,这才是“大头”。大赛期间,主办方组织创业者到开发区、创业园区参观了解情况并考量项目是否适合落地,招商人员也会到大赛现场评估项目。

(5)对于推动创业创新而言,一个宽容失败的制度和后续就业保障政策不可或缺。但记者梳理政策发现,对于政府参与的创投基金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创业者创业不成功后续该怎么办,各地的政策鲜有提及。
N 市科委黄副主任指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建立明晰严格的项目考察、队伍考察机制,科创投按照规定来做的话,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追责,即“尽职免责”。

据 B 市政府提供的材料显示,该市初创企业“已显现生存周期短、存活率低等问题”。

H 市市长 Z 先生指出,对于创业受挫的创业者,政府一方面要提供就业保障、完善就业介绍机制,并鼓励其在平凡的岗位上二次创业;另一方面,还需建立社会保障兜底机制,确保其过渡期生活无忧。
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C 市召开的宝安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来自新区的徐委员表示:“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企业活跃是 C 市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大宝安‘双创’更好地发展,值得我们冷静、理性地思考。”

会后,几位与会代表撰文《关于继续深入推进 C 市创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给有关部门,呼吁市政府提高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建议如下:
一、增加孵化器的投放数目,多多益善;
二、划拨专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用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创业者,其它问题先暂不考虑;
三、丰富创业创新服务门类,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后期创业能力的提升由企业自行解决,优胜劣汰;
四、动用一切资源,多多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多为创业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与投资商零距离沟通的渠道;
五、倡导宽容的创业文化,承诺创业者们“只要有点子、够努力就可免责”,让有志青年敢于放手一搏。


4.退休,是很多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人不愿提及的字眼。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政府官员的退休生活。
A:T 先生原是一名厅级干部。几年前,他从岗位退下来后,曾有一段时间深居简
出,每天喝茶访友,但这样的闲云野鹤的生活,没几天他就厌烦了。恰好,老家要在省会城市成立一个服务家乡人的协会,有关领导找到了他。得益于他在职时积累的人脉关系,他将这个民间组织协会搞得风生水起,多次被评为先进协会。家乡在省会城市打拼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尽全力帮助。虽已退休,但每天找他的人仍络绎不绝。他自豪地说:“太充实了,退休以后,找我喝茶的人反而更多啦。”

B:Z 先生曾担任某地级市的处级干部。退休后,让他不能接受的是退休后“人走茶凉”的生活。以前身居要职,每天找他办事的人真不少,大家见到他都毕恭毕敬。可是退休后,大家对他的称呼也由“钟处长”变成“老钟”,找他“喝茶”的人越来越少了,组织上也没人关怀他了,他心里的弯转不过来。上个月,他的身体出现了异样,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心慌气短、特别紧张时还会手抖;多次求医问药,结论都是“没问题”。最后,一位医生建议他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去看看,“这应该是焦虑症”。

C:Y 先生,退休一年后,被调查。前不久的庭审记录显示,就在这退休的一年间,他仍在当地政商圈发挥“余热”,检方指控,其在退休后的一年时间里,仍然以“喝茶”为由,接受相关企业给予的好处。

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是个饱含着哀怨情绪的词汇。但更准确些来讲,官场所言的“茶凉”,指的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然而,也有的领导干部“退休不退岗”,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精细构建权力圈子,只为让那杯本该凉下来的“茶”始终热着。

这无外乎两个缘由。一方面是对于权力能量的迷恋;另一方面则是对退休官员监督制度的未落实。在退休之后,将自己迅速还原到一个普通老者的角色,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无法迅速地完成身份的自我转换,那么潜在的最大负效应,显然还不止在于让新领导左右为难,不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而是对一个单位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有时候,这种“茶凉”,应当成为一种常态。事实上,对于官员来讲,退休后的“人走茶凉”不要紧,要紧的是仍能时时刻刻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多办利民之事。只有“该凉的茶”凉下来,“该热的茶”才能永远“热下去”。
5.近几年,曾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生物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许多毕业生纷纷诉苦,选择大学专业很重要啊,不仅决定着你个人的学习状况,继而影响到你日后继续深造的方向和职场规划。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明明是热门专业,眼下却已变得“冷清”,世事难料啊。

时至 6 月,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小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我们这样的去哪里才算合适,去药厂面试,人家要专门学药学的。到生物试剂公司,只能从没有底薪的销售做起。研究所之类的科研机构,又得是硕士才行。”小沈显得十分茫然,“当年为了能上这个专业,大家都挤破了头,没想到毕业犯了难。小沈的经历折射出热门专业求职的困难。

专家指出,虽然专业冷热的相对性较强,但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仍是专业设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位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专业设置会影响整个大学教育的效果。为了多吸引生源报考,只好多开设热门专业,让学校越来越“高大全”,虽然招生规模上去了,但这些原来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却一直上不去。结果客观条件导致热门专业又变成冷门了。

此外,专业人士介绍,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原专业基础上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和细分,分流了社会需求,也部分地导致原热门专业热度有所减退,如近年来热门的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专业等,分流了不少艺术类、新闻学专业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大一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对自己、对高校、对专业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窝蜂”地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的专业排在前面。

在国内多所知名大学高校,每年有数百名大二、大三学生通过申请、考试转换专业。其中,一类是认为自己“入错行”,进入大学后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另一类是瞄准几年之后好就业与否,二次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

“大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不要跟风。”一些高校教师和就业辅导员建议。
专家认为,专业的冷暖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考生还是要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不能与自己的兴趣、特长背道而驰。对于高校来说,则应根据专业冷暖而调控区域的招生比。
J 先生建议,考生选专业时应考虑到长远的职业规划,如果希望本科毕业后立即就业,可以首选应用性专业;如果考生有攻读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意愿,不妨首选基础性专业。

W 市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先生说,据统计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就业并未和专业对口。“除了专业机构,如建筑设计院这样的单位,其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并不看重,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如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品质、诚信程度等,还有一些企业看中院校的名气。”

一些用人单位则表示,相比于专业,同样看重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小华说,除了专业以外,企业还看重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比如说接人待物、就业的稳定性,对自己的定位。

2017 年 6 月 16 日,由多家媒体共同制作的系列直播栏目“高校牛专业连连看·招办主任帮你选”第二站走进 Q 大学,邀请该校部分院系代表,就今年的高考招生情况、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学生就业进行了讲解。据了解,今年 Q 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将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理类等 16 大类。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6.当下,“任性”一词已经成为高频热词。它既是对过于自我、过激行为的形象表述,也是对以自我为中心、率性而为的“温柔”评判。很多人将“任性”一词用来调侃某些不着边际的做事风格,并由此衍生出类似用语,如“有钱就是任性”“有权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等。

“任性”一词可解释为:①听凭秉性行事,率性不做作;②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③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一般来说,任性是人的思想和言行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表现。而理性从社会学角度来讲,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简单说,就是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然而反观当下,一些网民不理性表达,任凭网络粗俗用语“大行其道”,冲击着语言的规范性;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双创”热潮,“虎头蛇尾”政策效果低下;一些考生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忽视自身兴趣所在;一些民众在公共场所“任性”无忌,给社会规范、法律道德带来极大的破坏……“任性”的危害性及其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我们时刻警觉和警醒。
不久前,某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 8 万多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认为如今的人情绪化问题严重,其中 85.1%的人认为“非常严重”。87.5%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情绪化的表现。对于情绪化的具体体现,调查显示,第一是“容易被他人的不良情绪感染”(28.8%);第二是“喜欢抱怨”(26.0%);第三是“容易与人起争执”(19.8%)。其他还有“看问题极端”“喜欢给人贴标签”等。

S 市某政协委员认为,当前,我们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出现了各种问题、困难、焦点,而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埋怨、焦虑等情绪的表达,少有理性的思考。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要注意引导社会理性思考,培育理性社会文化。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1~2”,简要概括当前社会舆论对于是否该限制网络语言发展出现的几种争议。(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250 字。
(二)“给定资料 3”提到,C 市政协委员会参会代表为进一步推进该市创业创新事业更上一层楼,特意在会后撰写了一篇《关于继续深入推进 C 市创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这“五点建议”,内容上、表述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建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0 分)
要求:
(1)明确指出存在哪些问题;
(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 450 字。
(三)依据“给定资料 4”,阐述划线句子“只有‘该凉的茶’凉下来,‘该热的茶’才能永远‘热下去’。”的意思。(15 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 300 字。
(四)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高考专业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假如你是报社的一名记者,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5”的内容,写一个有关高考考生报考专业注意事项的报考指导。(15 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 500 字。
(五)“给定资料 6”中划线句子写道:“要注意引导社会理性思考,培育理性社会文化。”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800~1000 字。
已经做完题目的考生可以关注海南中公教育微信号:hinoffcn,回复关键词:1104,查看答案解析!
加载中...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